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和教育發展相掛鉤的,一直以來我國非常重視留學生的培養,目的就是為了讓留學生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和技術理念。同時加大對教育的投入,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民教師,這部分教師中有眾多從事語文和歷史教學。
我國除了培養留學生之外,還非常歡迎外國人到中國來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,比如通過建立孔子學院這樣的學校讓國外學生了解中國歷史人物。與此同時,也允許外國人在我國建立高校。
日本就在我國設立了35所學校,招收的學生都是日本學生。中國有日本人學校,日本也有華人學校,這是對等的。
其實我一直就挺好奇這35所學校學生的走向是哪里,但是屢屢上班后比較忙就給忘記了。這兩天有個友人又重新提起了此事,也重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,到底這35所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去了哪里?
查了資料,當初設立這些日本人開設的學校的目的,是方便外籍駐華人員子女教育,引起有段時間,中日關系比較好,日本來華投資設廠,因此派駐到中國的日本人較多,其子女隨父母來華通常3到5年,為了便于銜接,所以日本人學校通常采用日本國內教材,專授日本課程。
但是日本學校學習的并不全是日本教育科目,所涉及的知識還包括中國的歷史文化。在中國的日本學校,他們學習中國古代史、中醫、詩詞歌賦、中國的孔孟之道,在政策上,現階段“外籍人員子女學校”在中國是合法開辦的,不僅是日本,韓國英國等國都開辦了類似的學校。不過就是國人想要隨意進入這樣學校參觀是不被允許的,因為不管是門口的保安,還是授課的老師都是日本國籍,學校里也有很多攝像頭,高高的圍墻,基本沒有不通過正規途徑進入其中的方式。
其實對于建校而言,我們為了招商引資,順便需要對方的技術人員,但是人家的技術人員為什么會千里迢迢過來?一個是待遇問題及配偶工作問題,一個是解決對方子女的上學問題。這跟現在很多高校挖優質的老師的方式是一樣,會把解決配偶和子女當做引入的條件之一。但是,外籍職員子女并不會全部都留在中國,他們有一部分需要回國參加本國的考試上本國的大學和中小學。
但這也不排除有很多日本學生留在我國國內發展,現在疫情形勢又比較嚴重,留在中國的日本學生比較多,這部分學生畢業后肯定會在國內的各行各業求職。不過,日本學生的流向成了很多人的擔心問題,目前有人擔心他們會進入到國內的兩個行業發展,一個是與輿論相關的新媒體行業,一個是教育系統。其實這些日本人學校,大多是到了高中階段就截止了。畢業后是在中國還是日本就是兩說了。自然是都有,大多會繼續深造發展。就算在中國作為留學生進入高校,也與普通的國外留學生沒有什么不同了。
更多人關心教育行業的純凈度,教育是國之根本,外國學生學習我國的歷史文化沒有問題,有人擔心這些學生畢業之后從事教育事業,進入我國的教育系統。其實這倒真無所謂,只要監管好了,讓外國人為我所用也沒什么。
熟悉我文風的是知道我是很煩日本的,不過為啥在日本人的這些學校上沒有那么偏激的觀點呢?因為在我看來這都不是事,只要管理到位,掀不起風浪的。因為教育主管部門早已明確:我國學生的知識和三觀教育要由正規的素質教育來進行,堅決任何有文化入侵傾向的行為。所以外國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職業基本不可能影響到我們的三觀,根本不必過于擔憂。